企业-客户-关系中心的销售演化
零、引子这两天因为一些烂事被气到吐血,鸡同鸭讲,真的是和低素质的人打架永远打不赢,因为他会把你拖到跟他一样素质线上,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崩溃…… 还是安心思考下有意义有有价值的事情吧…… 之前偶然看到一篇文章,虽然是某销售领域SaaS软件服务商的软文,但文章的核心观点却很受用,结合自己曾经的工作经历,无意间发现确实通过引用4P→4C→4R的理论取得过非常大的成功,却一直未曾明白过这个东西的方法论是什么。 果然,人还是要多读书,以及多思考~ 一、企业中心1、4P 1960年,美国市场营销专家麦卡锡(E.J.Macarthy)教授在人们营销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4P营销策略组合理论,即产品(Product)、定价(Price)、地点(Place)、促销(Promotion)。 针对4P,在快消品领域被各种奉为圣经,以至于所有传统企业所日常推行的管理政策和组织机制也在围绕着4P讨论,以一部分快消公司举例,每天在思考的问题是生产什么样的商品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占、更大的盈利,是如何管理全市场链路的定价权保障自身的地位,强压各级渠道链路上的合作伙伴如经销商保障自身的利益等等; 在...
团队管理-用人
零、引子自从被迫营业接管了一个小团队,又被迫忙碌到没有空写文章。 不由得想起来曾经有个老板说的话,如果忙到没有空思考成长,那所有的忙都是无谓的。 于是开始反思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 一、何为团队管理之前的工作经历里,有一段时间接管了一个20人的产品团队,但老板总是跟我说,我其实是个高P,而非M。 所谓高P,是指high点在于一件事的解决,我醉心于解决问题而非解决人的问题。 从某个角度上讲,出现了一个问题,首先考虑的是问题怎么解,是为高P,首先考虑团队谁能解,是为M。 我当时颇为不服,解决事儿难道不比解决人更难?然而事实打了脸…… 持续不断的不对团队做管理,不做人才的管理,导致所有的事情积压到我自己身上,压力无法下传,事情无法被分担,最终累死自己,团队没有成长,不念好,落得个里外不是人。 二、方法论吃一堑长一智,伴随着成长,我开始摸索着如何去管理团队,从团队的组织设定、使命文化的打造,日常工作的安排、追踪,似乎也是有模有样的在推进。 但却始终缺少“人”这一环,也一直未曾理解人在团队里的核心点是什么。 就如同一个业务问题出现的时候,我可以很快的从业务的背景、目标、商业逻辑里分析出问...
多点装载模型的思考
零、引子在入职当下这家传统企业前,一直在搞营销、销售、渠道相关的B端产品工作。阴差阳错的入职到了供应链团队,好在基建极差,让我也可以有一些利用价值,与公司共(合)同(理)成(摸)长(鱼)。 某日聊起业务的现状时,自发的提出了一个新的需求,即支持物流合单。遂有了如下思考。 一、业务现状目前订单并非行业标准的中台服务型的订单,即与支付解耦,与履约解耦,与商城解耦。通过标准服务来响应各来源的交易请求记录,适配不同的支付服务和履约服务。 当下的订单更类似于基于产销协同模式下的干线物流订单。 在这个描述中,拆解其中的定语: 1、产销协同模式,不同于标准的2C电商订单,在F2B(工厂to企业客户)逻辑中,订单并非是客户要什么,我们就有什么,也并非是现货销售。为降低供应链成本,降低库存压力,平衡生产效率,整体的业务状态为生产团队与销售团队沟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需求数量,进入生产计划进行排产,生产完成后进行履约。 单独看这一个特点,对订单的影响相对较小,无外乎就是直接查找库存还是进入某一个计划池内将所有未来可计划的商品数量统一看做库存的问题。 2、干线物流,同样不同于标准的2C电商订单,F2B模式...
快消品渠道逻辑思考
零、序本文最早的随记是在2021年底的时候在某快消公司工作时,出差到长沙和百威的供应商交流时记录的,拖拖拉拉了半年终于想起来整理下。 一直在互联网摸爬滚打的我在今年年初和互联网某产品大佬交流时被问到一个问题,传统快消公司的技术建设差,技术投入低,产品技术层面没有成长,但在其他方面有没有成长? 听到这个问题我当时沉默了下,与其一直抱怨环境不好没有成长荒废人生,不如沉淀思考下。 一、突火的新零售品牌在我买房的时候曾经和地产行业的一个行内人交流,业内人说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通常是轻资源的,甚至说极端点,几个人一台服务器就可以搞出一个让很多人使用的产品。但传统企业不是,无论是供应链的建设还是渠道通路的建设,其模式都很重,需要在某一个领域深扎重度投入才可以。 以互联网的视角看,无论是微博、校内网,还是微信、抖音,都是在一个看起来不可能的领域突然杀出。 但同样的情况,在传统企业的赛道却基本看不到,原因如地产行业内所说,线下的基建的建设,并不是互联网那种加加班冲一冲就可以立竿见影搞出来的,需要很长时间的积淀。 这样的现象,随着一批用互联网思维做传统快消品的公司,诸如花西子、完美日记、三只松鼠、元气...
产业互联网之我见
零、序随着整体经济形势的下行,叠加新冠疫情的黑天鹅,一时间所有互联网公司都进入了过冬的状态,校招生毁约、“毕业”等等新闻充斥着互联网从业者的朋友圈。无数失业找不到工作的人在社交媒体上宣泄着自己的情绪,让仍然在职的人也每天都风声鹤唳。 互联网完蛋了的悲伤情绪弥漫在每一个互联网从业者的心头,而与此同时,web3,元宇宙,产业互联网等等新的名词涌现而出,给这个行业带来了一丝曙光。 对于web3,元宇宙这种新技术加持的新玩法,网上的解说非常的全面,对应的赛道和目标企业也相对清晰,而对于产业互联网这个已经被提了无数次的概念,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非常清晰的解释。 一、消费互联网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针对什么叫消费互联网,我特地查了wiki百科,但并无有关消费互联网的资料。就基于个人理解来看,所谓消费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传播效率,新技术的能力以及收集与应用海量数据的能力,通过App、小程序、H5、PC站等引导消费者或终端用户使用该企业提供的服务,并通过各种流量分发、用户引导等使其更多次、更长时间的留存在该服务中,最终通过流量变现(广告)或提升其核心业务的Arpu值(涉交易类...